毒品犯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不仅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且极易诱发其他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安宁和生产的发展,是和谐社会里的一大毒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毒品犯罪案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深入研究毒品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调研组以今年以来四会市人民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为研究范本,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今年1-6月,四会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61宗,涉案人数63人,较去年同比分别上升117.85%、110%。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占刑事案件总收案数的23.9%,跃居刑事犯罪案件前列。案件类型主要包括贩卖毒品以及容留他人吸毒两大类,其中贩卖毒品类型案件57宗,占毒品犯罪案件93.4%。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急剧上升,达15宗16人,案件数量同比增幅接近四倍。
一是犯罪主体低龄化、本土化。据分析,涉毒犯罪分子以40岁以下的中青少年人群为主,主体呈现低龄化。其中,未成年人涉毒犯罪人数占25%;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的32人,占总犯罪人数的49%;年龄在31岁至40岁之间的13人,占总犯罪人数的18%。该院审理的63名被告人(罪犯)中,本土籍达58人,占此类犯罪总人数的92.1%,其中本土籍未成年犯12人,占未成年毒品犯罪总人数的75%。
二是新型毒品交易多发。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食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由于新型毒品成本低、易制作、易吸食,加上群众对新型毒品危害认识不深,使之成为贩毒分子的新宠,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该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类型中,除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外,冰毒(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以及含可待因、麻黄碱等毒品成分的止咳水等新型毒品犯罪超过60%。
三是犯罪方式零散化。由于“小包”毒品便于携带和迅速交易,毒品犯罪分子多采用“少量、多次、流动”的零星交易方式,将毒品重量控制在3克以下甚至低于1克的小份量进行零售,以包论价,企图以此来逃避和减轻刑事处罚。该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仅有12件12人因贩卖毒品重量、次数达到量刑起点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小宗毒品犯罪案件比例明显上升,大宗毒品犯罪案件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四是犯罪地点、手段隐蔽化。在审理中发现,毒品犯罪交易地点多为出租屋、网吧、小巷以及洗浴中心、宾馆酒店、KTV等,毒品交易越来越隐蔽,这种交易手段不仅易于传播毒品而且方便躲避查缉,加大了侦查难度。同时,上述场所也是青少年消费娱乐集中地,随着吸毒、贩毒人员的年轻化,人们对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戒备心理,致使他们的毒品犯罪活动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二、毒品犯罪案件呈上述特点的原因分析
一是毒品消费市场的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迅猛增长,好奇、攀比、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原因使吸毒人员不断产生。一些毒品犯罪分子散布吸毒可治头痛、失眠、可提高性功能等谣言,致使一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不知不觉加入了吸毒行列,为毒品犯罪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尤其是一些新类型毒品,获取渠道多且价格相对较低,吸食此类毒品的人员越来越多,客观上导致了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二是巨大经济利润的诱惑。毒品的成本低利润高,毒品交易的畸形暴利是毒品犯罪的内在驱动因素。部分低收入者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铤而走险,参与毒品犯罪。同时,收入偏低且生活不稳定与城市生活五光十色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加剧了毒品犯罪率的上升。
三是查处难度不断加大。毒品交易往往采取秘密交易、单线联系的方式进行,贩毒分子通过电话私下单线联系、协商交易地点,然后进行秘密交易,这使公安机关获取藏毒、贩毒和运毒的证据增加了难度。随着犯罪手段不断更新,其反侦查的手段、技能和装备进一步强化,如人体藏毒、鞋子藏毒、液体藏毒等,在客观上导致了毒品犯罪率不断上升。
四是青少年追求时髦心理作祟。部分年轻人法律意识淡薄,对毒品危害性认识不足,由于猎奇心态作祟,错误地认为偶尔吸食不会成瘾,甚至把一些新型毒品如K粉、摇头丸、麻古等当时髦消费品来享受,少数年轻人甚至集体吸食毒品,将此作为追求时尚的象征,在无形之中对毒品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是公共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除出租屋、户外隐蔽的角落等传统交易场所外,贩毒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往往选择夜总会、酒吧等娱乐性场所作为新的贩毒“基地”。这些公共娱乐场所由于人流量大,出入其中的有很多是社会上的问题青年,自律意识差,加之业主为了营利,往往放任不法活动进行,缺乏有力监管,极易成为毒品泛滥的场所。
三、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保持刑罚震慑力。公安机关要加强缉毒队伍的建设,增加毒品犯罪侦查工作科技含量的投入;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要依法及时审查批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要坚持经济打击和刑事打击双管齐下,重点打击职业毒犯、累犯、惯犯等主观恶性大、危害严重的毒品犯罪分子,使犯罪分子人财两空,消除其再次犯罪的物质基础。
二是加强整治协作,综合治理毒品犯罪。建立、健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吸、贩毒人员档案,形成司法机关、乡镇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多位一体的禁毒防范体系,防范“以贩养吸”行为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无毒乡镇”、“无毒社区”等活动,以社区为基地,群防群治,全力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建立由派出所、居委会、单位和家庭组成的帮教小组,落实对戒毒人员的社会帮教责任制,巩固戒毒成果,努力降低复吸率。
三是加大禁毒宣传,发挥教育和指引作用。充分运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取公开审判、庭审直播、报道典型案件、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法制教育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以在校学生为重点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建立禁毒教育基地,开设禁毒专门课,提升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拒毒、防毒意识,提高社会整体禁毒意识和禁毒能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同时,发挥家庭、社会的积极作用,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业人员、两劳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毒品犯罪意识。
四是健全对公共娱乐场所和涉毒原料的管控。针对娱乐场所存在毒品犯罪活动和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大幅飙升的问题,公安、工商、卫生、文化部门要联合制定出台娱乐场所禁毒管理法规,加大对娱乐场所的公开查缉和清理力度,加强对网吧、酒吧、歌舞厅等娱乐消费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关闭涉毒场所,增强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将毒品拒之门外,挤压毒品犯罪的空间,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毒品犯罪。对成瘾性药品、易制毒化学品要加强监管,严格审批,防止被非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