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特别的川妹子。
总透着股利落爽快的“辣”味,工作起来干劲儿十足。又浸染岭南女孩温润如玉的性格特点,言谈举止温柔随和。
别人说她,辣得娴雅!
从法这几年,一门心思扎根于接触群众最多的前线,怀揣着火辣辣的热忱埋头实干。
她,有着年轻法官该有的良好法律素养和活跃思想,兼带老法官的踏实沉稳和从容不迫,一回生两回熟地,在案与案之间自如穿梭。
几年里荣获不少嘉奖,却始终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她像肆意怒放的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却以常青树般的姿态,静美了流逝的年华。
以法庭为家为群众撑起法治的天空
“记得去的第一天,看到办公桌上的文书,竟有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廖雪梅回忆说。
2010年初,二十多岁的她一进法院就被分配到了大沙法庭——是四会法院第一个下基层法庭的女同志,也是庭里唯一的女性。
不出意料,这位初来乍到的川妹子因不通粤语在工作中屡屡碰壁。她气馁过,却又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抓起纸笔来勤奋学习这门“新学问”,也厚着脸皮和当地村民交流。数月之后,尽管收获了不少“出丑”的机会,她终究很快破除了语言障碍,熟练应对着所有的工作。
当时庭里只有两名审判员和两名书记员。人少案多,每年都三百件左右,着实是个压力。加上基层法庭地处偏僻,廖雪梅索性工作、吃住都在法庭。早上第一个到,一坐又是晚上八九点。庭里的法官担心她太劳累,她就笑着说:“反正我也是住在这里,上下班时间都省了不少哩!”
一晃眼,就快两年。
两年不长,苦头却没少吃。
在大沙法庭里,廖雪梅经常遇到这类案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一年都能碰到近百件。
大沙镇是四会有名的“鱼米之乡”,当地很多村民通过投标村集体的土地来喂猪养鱼。由于市场变化快,农民个体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些经济困难的村民开始拖欠村集体承包费。其他人见状陆续跟着效仿,着实难住了村集体。廖雪梅发现,绝大多数村民对拖欠承包费的事实并无异议,却很容易抱团不配合法院工作——譬如通知他们来调解、领取文书,他们总是不当一回事,能拖则拖。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牵扯范围广。加之当地村民法治意识薄弱,法院若处置不当,很可能激起他们的不满情绪,引发围攻法庭等过激行为。这样的群体性事件容易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有损于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更何况村民们普遍有种厌讼心理!”廖雪梅补充说:“他们总认为来法院应诉是件丢脸的事。”
调解难度上了一个等级。
廖雪梅另辟蹊径,和大伙儿们不再像往常一样制作好应诉文书后通知村民来领开庭传票,而是先电话通知几个村民来法院了解情况,暂且不提开庭的事。等人到了,便开始做调解工作,用趁热打铁的方式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也有个别村民不乐意,就当场告知改日再来开庭,顺便把送达的问题解决了。有些村民对她态度恶劣,但她总是耐心倾听,还用蹩脚的粤语加上手势辅助沟通。村民感受到了她的诚意,就不那么排斥了。
最后的情况的确改善不少——近两百件案子几乎全部调解成了,也不伤村里和气。
庭里的宋庭长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给我三个助手换她一个也不干!”
廖雪梅对人平易亲切,处理案件也公正及时,村里老老少少都爱找她主持公道:今天老王找她评理去了,说隔壁老李家的牛把自家庄稼吃坏了一大片;明天又有老张因为承包的鱼塘和邻近小孙闹得不愉快,找她化解矛盾;年迈的阿伯找她抱怨儿女不常落家,剩自己茕茕孑立;已婚的小媳妇找她吐苦水,说婆媳关系难处理……都是些鸡零狗碎的琐事,廖雪梅却忙得不亦乐乎。神奇的是,当地很多村民都特别信任她,有时唠叨一番后,就开窍了。
好些村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几次带上自家新产的鸡蛋、新摘的瓜果和蔬菜,说要给她,聊表谢意。她都拒绝了,只是笑了笑。
她说:安心就好!
“廖雪梅法官走后,很多她接待过的当事人再来法庭时都会问她去了哪里?”大沙法庭的彭静雯法官告诉我们:“当地很多群众对她印象特别深刻。”
岗位换了但法治的信仰不换
2011年末,廖雪梅从大沙法庭调到了四会法院立案庭负责民商事立案审查工作。
依然是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可她依旧没觉得烦,精神抖擞地准备再“大干一番”。
一年夏天,立案庭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气急败坏地冲进大门,嘴里嚷着:“法官法官,我要扣车,交警说过了今天就要放车了!”廖雪梅一听就知道是交通事故的案子。她拉着妇女坐了下来,让她慢慢说。
正如她所料,这位中年妇女的丈夫外出时遭遇了横祸,被大货车撞成重伤住进了医院。因为是外来务工,没有房产现金,也没有亲戚救济,加上儿女还在上学,高额的医疗费很快让这个拮据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廖雪梅继续深入询问——肇事司机已被判定为全责,而且肇事货车也购买了商业险等相关保险。可双方在交警主持下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调解。眼看扣车期限将至,中年妇女不知所措,就来到了法院。
廖雪梅耐心倾听完后,把事情始末给中年妇女捋了捋。再细细地分析了一番,跟她解释了诉前财产保全以及保险公司的赔偿问题,最后建议她直接走起诉程序,还详细的说明起诉的流程、需要的材料和注意事项等信息。她特别照顾当事人感受,对于难懂的法律概念和程序都会用通俗语言适当改造,争取对方听个明白。
中年妇女舒了口气,满怀感激地对她说:“法官您真是大好人,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廖雪梅被她的朴实感动了,不禁想到自己的工作意义,心坎儿里暖暖的。
要做的远不止这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民商事这一块,有些案子其实可以不用立案,所谓的立案反而是调解。”廖雪梅说。
譬如离婚案件。她曾接待了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一坐下就遏制不住了,滔滔不绝地说起妻子如何只看到刚出生的孩子,却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说她如何不顾自己的感受,使两人原本美好的感情荡然无存……廖雪梅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家常闲谈的方式讲起了夫妻相处之道,给他提了不少意见。小伙子很快通了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她还把自己几年来的所感所悟给大伙儿做经验之谈。不管谁碰到钉子找她帮忙,她从不推脱。大家打心眼儿里尊重她,佩服她,以至于戏称她为立案庭的“定海神针”。
大伙说:“梅姐哪天不在立案庭,我们都会觉得没着落!”
“身兼多职”式的忙碌
在四会法院工作的这几年,廖雪梅有着不一样的忙碌。大伙儿都知道,她“身兼多职”。
她是院里的文化讲解员。近几年来,四会法院产生了旧貌换新颜的大变化。独特的新气象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法院文化魅力,文化参观也就成了常事。
持续时间将近一小时,廖雪梅总是尽力多讲、细讲、生动地讲、引导地讲。她讲解流畅,加之良好的文学素养,又讲出了很多文化历史渊源,让参观者印象深刻。
廖雪梅还经常代表法院外出普法讲法。工作忙碌的她已有了几十次这样的经历。
她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在2012年,当时院里指派她到大沙对当地的村、镇干部讲授关于乡镇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
接到任务的她又兴奋又担心,花了好几天准备宣讲内容。
考虑到宣讲的对象及主题,廖雪梅对大沙法庭的工作经历进行了梳理,将当时所遇到的案件以内容划分开来,按照经验罗列了各种应对方案。这些案子中以婚姻家庭、土地承包、民间借贷三类最多,在讲解时她也进行了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最后,不忘叮嘱村、镇干部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站在民众角度上结合情理解决问题。
效果比预想的好。从此,她的法律宣讲活动越来越频繁——去过学校,去过村庄,也去过工厂等地方。她关心学生、工人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总是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改变艰难处境,哪怕是一丁点。 2013年时,她就被肇庆市政法委聘为讲师,在四会迳口、石狗上了十几场法律宣讲课,讲了好多与听者切实相关的法律知识。
几年下来,几十次这样的经历也变成了几沓厚厚的笔记本。打开略微陈旧的纸页,娟秀的字迹清晰可见。
来自家的支持
廖雪梅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多数人都听得出,她不是本地人。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了四会这座小城。几年来,她始终紧攥着坚定的信念,不懈追求向往的真理。那股与生俱来的辣劲儿,始终如一!
年近花甲的父母支持她坚持认定的“事业”,举家搬到这儿,给她照料家里的一切,免她后顾之忧;懂事乖巧的女儿自记事来很少喊着找妈妈,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说不让她担心;大学时期相识相恋的丈夫,尽管工作在别地,却不忘常常关爱她,鼓励她,还在她工作遇到困难时安慰说:“你放手去干,我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我们是名符其实的周末夫妻。”廖雪梅打趣说,平静之中夹杂着愧疚。
这种愧疚,却是另一种“成就”。
无数个早起的日子,脚踏实地于这方坚实的土地,与清晨的鸟儿结伴迎接和煦的晨曦,在崭新的一天里看行人忙碌的脚步,不断催促自己——前进。
无数个加班的日子,拥抱寂如水却倍感踏实的晚夜,打开熟悉得都快像老朋友的办公室栅格灯,在静谧的时光里加速运转思想,揉揉疲倦的双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流逝的年华,走得没有声息。
无数或新或旧或薄或厚的案卷,轻触指尖还能感受到那印字时的温度;无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当事人,在耳边呢喃各自的不同遭遇;无数写写划划还是很工整的笔记,拿起时过往的岁月历历在目;无数让她碰了钉子吃了苦头的例子,再回想时坚持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