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量身定制”的执行方案,能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一次善意文明的执行,能让群众感受司法的温度。
在一次执行工作中,高要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伍振业法官记录下了自己的办案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一起感受执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法官(左一)与当事人在执行现场核对资料
今年2月,我受理了一批劳动争议系列案,申请执行人是四川、广西等多个地方来这的打工人,因为被公司拖欠工资到法院起诉,然后申请强制执行。
被执行人是高要区金利镇一家洗涤服务公司,我一看,案件涉及的工人较多,讨薪又是民生问题,所以迅速到洗涤公司核实调查。
查控中,我们发现该公司没有可供直接执行的财产。去到现场,我更觉得这个案件不容易。推开厂房的大门,已明显感觉它停产有一段时间了,洗涤设备上已布满灰尘。当时能做的,就是赶紧在工人代表的陪同下张贴封条,将该公司的生产设备先行查封。
案涉厂房现场
“法官,我们的工资是不是很快就有着落啦?”贴封条时,工人拍拍那些设备,高兴又急切地问道。
我内心明白,按照执行程序,这些生产设备在查封后,还需要摇珠、评估、挂网拍卖等一系列的程序,耗时较长,且随着时间过去设备闲置容易老化,影响变现效果,况且11名工人正着急等着工资发放呢!
“通知企业老板到场,听听他的意见。”我对助理说道,希望能协调解决老板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寻求快速执行的方案。
案涉厂房现场
企业老板一来便解释道:“不是不想发工资,是我们实在拿不出这个钱了。我们是做酒店布草洗涤的,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公司现已停产,没有了经济来源。”
但也是这一次传唤调查,让案件迎来了第一个转机。
“麻烦法官把我的设备先解封,我已经找到了设备的买家,设备卖出去就有钱付工人工资和租金了。”企业老板一说完,工人代表却立即反驳:“万一你把设备卖了卷钱跑路了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工人对老板不信任,老板也暂时没有其他财产或资金,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企业已找到买家承接公司的设备,可以快速支付工人工资。但设备变卖需逐项拆除搬走、交付跨度时间长,如果解除设备查封,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思来想去,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如何确保设备自行变卖的过程安全可控是重中之重。
在金利镇,外来人口及外来投资者多,中小企业占比重,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租赁厂房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而恰好,厂房的出租方也被欠着租金,更希望纠纷快速解决,自己可以将厂房重新租出去,洗涤公司也不需要承担设备拍卖期间占用厂房的费用。
那能否由厂房业主全程监督公司的设备自行变卖过程?再由工人确认设备变卖情况?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通知了厂房业主到场共同协商解决方案。案件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
为了尽快清空其厂房内的设备,并将厂房重新出租给其他租户,厂房业主愿意承担监督责任。
“可以,我能监督公司的设备变卖过程,并确保变卖过程中设备不被非法转移。”厂房业主说。
接下来的几天,洗涤公司联系了买家自行变卖设备,设备买家每拆卸一批设备就支付一部分款项到法院执行专户,并通知工人代表现场确认,工人代表联系法院查账核实,确认到账后由厂房业主放行设备。
这个量身定做的快速执行模式,让该案从立案到执行完毕用时不足30天。
在最后一批设备拆卸、款项转入法院账户后,工人代表长舒一口气:“辛苦赚的血汗钱终于拿回来了,谢谢法官肯为我们多想办法,快速解决了我们的忧心事。”
洗涤公司在还清工人欠薪后,还有剩余的资金。公司老板表示:“现在经济回暖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有机会我还想继续在高要做生意。”
“感觉做了一场梦一样。”厂房业主说,一开始得知承租人因经济纠纷造成设备被查封,想到会连累其损失租金,就十分焦急,但这些问题在法院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解决,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案件能快速、顺利解决让我很欣慰,我更坚信“执行虽难,但办法肯定会比困难多!”
后记:
近年来,高要经济发展迅猛,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同时涉及经济、劳资纠纷随之增多。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做到善意文明执行,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执行人员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在这个案件中,执行法官深入调查被执行人经营情况,以能动司法、大胆尝试的精神,寻找到符合多方当事人经济价值的财产处置新模式,实现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厂房业主三方共赢,生产资源充分调动的新局面。